郭甘棠,1946年10月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退休公务员。
早年,郭甘棠曾响应号召参与上山下乡,先后在农场、农村及“五七”干校参加劳动。随后,他调至仁化中学任教,十五年后回城进入国家机关工作,先后在教育、人事、文化等多个部门任职,直至退休。
郭甘棠兴趣广泛,对文体活动抱有浓厚热情。学生时代,他曾在市级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奖;青年时期,兼任过县青少年业余体校足球教练。在广州工作期间,他以市政府体育代表团乒乓球运动员兼教练的身份参加广州市第十届运动会,还代表越秀区参与广州市第一届 “公益杯” 体育舞蹈比赛和市首届文化干部艺术交流大赛,均获得奖项。
退休后,郭甘棠进入广州市老干大学学习,在诗歌与书法领域持续钻研。他的诗歌作品多次在省市评选中获奖,书法与诗歌作品也常被省市刊物刊登,其中书法作品《祝贺广图四十周年》被广州图书馆收藏。目前,他已著有《我的小传》《战疫这三年 —— 郭甘棠诗书集》《诗词习作选》等个人作品。此外,他还曾获多项荣誉,2010年被评为越秀区老干部局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被评为越秀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展开剩余79%早年的劳动与执教、后来的机关工作、退休后的学习与创作,在郭甘棠的人生轨迹里始终透着对生活的热忱与对事业的认真。这些经历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他丰富而充实的人生图景。
获奖作品欣赏:
郭甘棠老师的书法作品《七律·仁化同游》通过精致的书法技巧展现了郭老师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功底。这首诗通过富有画面感和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与友共游的情景,感情充沛,意境清新。整体来说,这幅作品呈现出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与个人的艺术风格。
首先,从诗的内容来看,郭老师通过《七律·仁化同游》表达了与友人一同游览仁化丹霞山的愉悦心情。从“阳春三月赴丹霞”开始,诗句的节奏和语言清新而自然,带有一丝春日温暖的气息。接下来的“作美天公甚可嘉”则通过简洁的表达展现了自然的恩赐,营造了一种恬淡、清新的氛围。而后续的描写更是带着游览的乐趣与兴奋,“玩水游山分两路,寻踪访旧觅新花”,在画面感的呈现上尤其生动,仿佛将游客带入了大自然的怀抱,游走在山水之间,既有古意,也有新韵。
另外,在“龙江巨镜出佳照,峰寨英豪入万家”这两句中,郭老师通过“巨镜”和“英豪”这两个形象的表达,不仅写出了自然景色的壮美,也隐喻了与朋友共游的欢乐与友谊之深。这种通过景物描写反映人情的手法,增强了作品的文化底蕴,也使诗歌在情感上更加深邃。最后,“团友温言尤在耳,学生陪伴惹人夸”则将亲友和学生的陪伴升华为对人生美好、友情长存的感慨,营造出一种温馨、愉快的氛围,展现了郭老师的豁达与宽厚。
在书法方面,郭老师通过这幅作品展现了扎实的书法功力。整体字形端正,笔画饱满有力。每个字的结构合理,线条流畅。特别是在“阳春三月赴丹霞”这一部分,字的间距和布局巧妙,给人一种舒适的视觉体验。同时,字形的大小变化适中,既体现了书法的节奏感,又使整幅作品看起来生动活泼。
另外,作品中的行书风格,字与字之间自然衔接,笔画的过渡也非常顺畅,体现了郭老师对书法艺术的熟练掌握。特别是一些字如“寻”、“江”,在用笔时勾画得尤为精致,表现出书法的力度和韵律感。墨色的运用也非常到位,浓淡适宜,既突出字形的力道,又避免了墨色的沉重,使整幅作品既富有视觉冲击力,又不失和谐感。
在细节上,若能稍微增加一些变化,例如在部分字的收笔上,略作圆润,使整体更加流畅,那么作品的艺术感会进一步提升。同时,个别字如“山”字的笔画略显生硬,可以尝试增加一些灵动感,使其与整体的书法氛围更加契合。
总的来说,郭甘棠老师的这幅《七律·仁化同游》通过其精湛的书法技艺和诗句的生动描述,成功地呈现了仁化山水的美丽与人文情感。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使其不仅是一幅书法作品,更是一篇生动的诗画。恭喜郭老师凭借这幅作品获得特等奖,作品在艺术性和情感表达上都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平,令人叹为观止。期待郭老师未来继续创作更多兼具文学和艺术的佳作。
其他作品欣赏:
发布于:福建省凯丰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